在当今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,光伏发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,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。从家庭屋顶到大型地面电站,光伏系统的身影无处不在。
然而,对于许多初涉光伏领域的人来说,一系列专业名词往往让人倍感困惑。
1、光伏效应:一切的开始
光伏效应:光伏发电的基础原理,指的是当光线照射到半导体材料(如硅)上时,能够激发出电子,从而产生电流的现象。
这一过程可以简单理解为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。光伏效应的发现为现代光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。
PN结:在光伏电池中,PN结是关键结构。它由P型半导体(富含空穴)和N型半导体(富含电子)通过特定工艺结合而成。在光照下,PN结附近会产生内建电场,促使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,进而形成电流。
2、光伏组件:能量的收集者
光伏组件(或称太阳能电池板)是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,由多个光伏电池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组成,封装在保护性的外壳中。
每个光伏电池都能将光能转化为直流电。
单晶硅组件:采用高纯度的单晶硅片制成,转换效率高,但成本相对较高。单晶硅组件外观通常为均匀的黑色,易于识别。
多晶硅组件:由多个小晶粒组成,成本较低,但转换效率略低于单晶硅。多晶硅组件表面呈现蓝白相间的斑驳状。
薄膜组件:使用非晶硅或其他材料制成,具有轻薄、可弯曲的特点,适用于特定应用场景,如建筑一体化光伏(BIPV)。
3、逆变器:电力的转换器
逆变器是光伏系统中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关键设备。
由于大多数家用电器和电网都使用交流电,逆变器成为光伏系统与外部世界连接的桥梁。
集中式逆变器:通常用于大型光伏电站,具有高效率、低成本的优点,但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和维护成本。
组串式逆变器:每个光伏组件串配备一个逆变器,灵活性高,易于安装和维护,适用于分布式光伏系统。
微型逆变器:直接安装在每个光伏组件背后,实现组件级MPPT(最大功率点跟踪),提高系统整体效率,尤其适合阴影遮挡严重的场景。
4、跟踪系统:追逐阳光的艺术
光伏跟踪系统通过机械装置调整光伏组件的角度,使其始终面向太阳,以最大化光照接收量,从而提高发电量。
单轴跟踪系统:围绕一个轴旋转,通常分为水平单轴和倾斜单轴,适用于纬度较低或光照方向变化不大的地区。
双轴跟踪系统:能够同时围绕两个轴旋转,实现全方位的太阳追踪,适用于任何纬度地区,但成本较高。
5、储能系统:能量的储水池
储能系统在光伏系统中扮演着平衡供需、提高系统自给自足能力的角色。
当光照充足时,多余的电能可以储存起来,在光照不足时释放使用。
铅酸蓄电池:传统储能方式,技术成熟,成本低,但循环寿命较短,维护成本较高。
锂离子电池:能量密度高,循环寿命长,是当前光伏储能的主流选择,但成本相对较高。
液流电池:适用于大规模储能,安全性高,循环寿命极长,但系统复杂,成本也较高。
6、光伏支架:稳固的支撑
光伏支架用于支撑和固定光伏组件,确保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
固定支架:角度固定,适用于光照条件稳定、无需追踪太阳的场景。
可调支架: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角度,以适应季节变化或特定光照条件。
跟踪支架:结合光伏跟踪系统,实现组件角度的动态调整。
7、电缆与连接器:能量的传输者
电缆负责在光伏系统内部传输电能,从光伏组件到逆变器,再到电网或储能系统。
直流电缆:用于传输直流电,通常具有较粗的线径和较高的绝缘等级。
交流电缆:用于传输逆变器转换后的交流电,需符合电网接入标准。
连接器:确保电缆之间的可靠连接,减少电能损失和安全隐患。
MC4连接器:光伏行业常用的直流电缆连接器,具有防水、防尘、耐老化的特点。
8、监控系统:智慧的双眼
光伏监控系统通过传感器、数据采集器和云平台,实时监测光伏系统的运行状态,包括发电量、设备温度、故障预警等,为运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。
远程监控:通过互联网实现对光伏系统的远程监控和管理,提高运维效率。
数据分析:对监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,帮助用户发现系统潜在问题,优化运维策略,提高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。
故障预警:通过设定阈值和算法模型,监控系统能够在设备出现故障前发出预警,减少因故障导致的发电损失和安全风险。
9、最大功率点跟踪(MPPT):效率的追求
最大功率点跟踪(MPPT)是光伏系统中提高发电效率的关键技术。由于光照强度、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,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会随之波动。MPPT技术能够实时调整逆变器的工作状态,使光伏组件始终输出最大功率。
扰动观察法:一种常用的MPPT算法,通过不断给光伏组件的输出电压施加小扰动,观察功率变化,从而找到最大功率点。
增量电导法:另一种MPPT算法,通过计算光伏组件的电导增量来判断最大功率点,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和更高的精度。
10、并网与离网系统:不同的应用模式
并网系统:与电网连接的光伏系统,当光伏发电量大于本地负载需求时,多余的电能可以卖给电网;当光伏发电量不足时,可以从电网购电。并网系统需要满足电网的接入标准和要求。
离网系统:独立于电网运行的光伏系统,通常配备储能设备,以确保在无光照或光照不足时仍能供电。离网系统适用于偏远地区、岛屿等无电网或电网不稳定的地方。
11、光伏系统的设计与优化
倾斜角与方位角:光伏组件的倾斜角和方位角是影响发电量的重要因素。倾斜角通常根据当地纬度、季节和光照条件进行调整;方位角则一般选择正南方向,以最大化光照接收量。
阴影分析:阴影遮挡会严重影响光伏组件的发电量。在设计阶段,需要进行详细的阴影分析,确保光伏组件在全年内都能获得充足的光照。
容量配置:根据用户的用电需求、光照条件、经济预算等因素,合理配置光伏组件、逆变器、储能设备等容量,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发电效率。
电网接入设计:并网系统需要设计合适的电网接入方案,包括并网点的选择、并网电压等级、并网方式(如直接并网、经变压器并网等)以及并网保护措施等。
运维策略制定: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运维的便利性和成本。制定合理的运维策略,包括定期检查、清洁、维修等计划,以确保光伏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。